xx镇毗邻京津,环抱县城,辖53个行政村,全镇总人口38208人,流动人口4762人。特殊的地理位置,比之其他乡镇更多的人流物流,使xx镇的维护稳定工作任务更艰巨、责任更重大。鉴于此,多年来,xx镇秉承维护稳定促发展、促进发展保稳定的工作定位,全力抓好“三个构筑”,坚持“三个不断强化”,将不稳定因素控制在最低水平,将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之中。稳定工作的加强为发展营造了温馨环境,全镇经济实力逐年攀升。~年,工农业总产值完成81.1亿元,财政收入完成5447.5万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89元,分别比上年增长24.8%、16.3%和5.5%,全镇人均财力占有量在xx市90个乡镇中名列第一位。一、构筑立体化防范网络,不断强化预警机制一是全方位落实综合治理承包责任制。巩固了党政“一把手”抓班子,班子成员各包一片、各抓一条线,机关干部下村兼职的综治责任制体系。在党政“一把手”负总责的前提下,将全镇53个村街划分为7片,镇党委与包片、包村干部以及各村街、学校、企业单位负责人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,坚持做到“谁主管、谁负责”、“有责必负、失责必究”,并将其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。同时,我们还积极探索部门包村新模式,实行组宣部门包后进村、经济部门包穷村、政法部门包不稳定村,全镇上下形成了抓治理、保稳定、促发展的良好氛围。二是绘制村街综合治理防控网络图。从创新防控机制入手,他们在全镇53个村街统一绘制出村街综合治理防控网络图,图上分别用不同的标志标出村干部、党员、上访户、调解员、刑满释放人员以及村中每一条路、每一户大体位置,进一步掌握了稳定工作的主动权。与防控网络图相适应,他们建立了23支应急小分队,坚持做到重点季节、重要部位、对重点人重点防守。如该镇qqq习练者转化率虽已达100%,但在国庆节及“xx大”、“~”召开前后,他们仍重新全面摸底,重新建立教育转化档案和重新落实教育转化责任人。每逢重大节日和全国重要会议召开期间,该镇都要抽调50至60名精兵强将,在进京路口昼夜设点盘查,确保全镇无一人进京滋事,较好地发挥了首都护城河作用。三是不断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。该镇地处县城、流动人口多。为了防止“灯下黑”、流动人口管理失控,他们切实加强了流动人口管理队伍建设,增强了管理工作的实效性。具体工作中,采取了派出所、综治办负责和房屋出租户签订协议书的办法,要求房主对租房户进行协管,确保租房的流动人员不出现治安刑事案件,使流动人口管理面达到了100%。如~年5月6日傍晚,辖区内xx纸箱厂12名外地职工到南xx苑内踢球,与xx村防非典疫情执勤人员发生冲突,在一场流血事件一触即发的紧要关头,该镇综治办和派出所及时出警,迅速平息了事件。二、构筑矛盾排查调处机制,不断强化第一道防线为了真正做到对不稳定因素“发现的快、控制的住、排查的早、解决的好”,我们坚持念好“查、访、包、抓、建”五字经,把矛盾排查调处机制落到实处。~年,他们镇、村两级共排查出矛盾和苗头隐患78件,调解各类纠纷200余件,防止矛盾激化35件。“查”,每周定期召开村街矛盾隐患分析会,排查矛盾隐患,研究解决的途径,并建立矛盾排查调处台帐,掌握真实情况。“访”,加大干部下访力度,真正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。包片领导、包村干部带着问题下基层,主动了解群众在想什么、盼什么,要求镇、村干部干些什么,以及村里热点、难点问题是什么,使工作有的放矢,从而有效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,问题解决在基层。“包”,针对全镇排查出的矛盾隐患,坚持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包案制度将矛盾化解任务量化、细化,落实到每名班子成员身上。本着“谁包案,谁负责”的原则,一竿子插到底,直到矛盾化解为止。~年8月,王x村王某某因不满前x村在家门前修建鱼池一事,准备举家上访。包重点信访案件的镇党委书记xxx闻讯后,迅速带领镇综治办、司法所、土地所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同志前去调解,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王某某稳定了情绪,及时避免了一起上访案件的发生。“抓”,各村聘请本村街老党员、老干部、退休老工人、村民代表和村内有威望的老同志担任村级民事调解员,建立健全村街调委会、调解小组,筑牢维护稳定的“第一道防线”。~年5月3日,正值非典时期,原小xx村村民李某一家三口人从北京来村探亲,未测体温,引起村民不满。村里民事调解员得知此事后,立即找到村医为三人和其亲戚全家测量体温,并限定活动范围,使村民的情绪稳定了下来。“建”,抓好以村街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,奠定维护村街稳定的组织基础。如xx村原来村情复杂,群众上访不断,经过我们认真考察,多方征求党员、村~见,将登记在人才库中的原xx村村民、后任xx局干部xxx选调回村担任村支部书记。他回村后,组织村民修路、租地、翻建村里“两室”,干了一件又一件得民心、顺~的事,使全村呈现出人心思进、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。三、构筑维护群众利益的新格局,不断强化亲民、为~识,奠定维护稳定的群众基础“群众利益无小事”。为了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,营造长期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,他们始终坚持做到“情为民系、利为民谋、权为民用”,认真解决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焦点问题。为解决好土地租赁及占地资金补偿问题,他们提出不与民争利,一旦土地被租赁占用后,要实现“三个确保”,即确保土地能够保值升值,确保农民直接受益,确保无地农民能够进厂务工或从事第三产业。xx家具城面积已位居全国第三位,占用了周围十多个村街几千亩土地,我们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,确保农民失地不失业,失业不失益。如xx街将47.68亩土地租给xx市xx实业有限公司建家具材料城,村集体同村民达成协议,土地只租不售,四十年后土地使用权仍归西南街村民所有。经“两委”班子、村民代表会一致同意才与投资方签订协议,且镇政府出面担保,经司法公证。同时,他们还坚持用发展的眼光解决遗留问题。如我镇xx村,早在90年代初期,县城的开发就占用了村里的全部土地,根据当时县里有关精神和村~见,除97名老人外,所有村民全部农转非,并适当安排了工作。但现在转非后的这些人所在单位不景气,而村
集体收入逐年增加,转非人员又要求恢复其农业户口并享受村民待遇。我们与有关部门反复协商,在照顾和维护多数村民利益的基础上,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,受到了全体村民的欢迎。为解决好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,近年来,他们本着“应救必救、应助必助、应保必保”,不让一户村民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原则,扎扎实实做好社会保障、扶贫助弱工作。~年,为全镇187户贫困户申请并落实了低保金。并于xx年,在全县率先成立了慈善救助会,几年来共筹措资金6万多元,对发生意外事故的人员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。慈善救助会的建立受到了省、市、县各级领导的好评。近年来,他们还从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,重视和狠抓了残疾人工作,敬残助残在全镇尉然成风,镇残联工作在省、市、县残联系统中名列前茅。~年全市残疾人工作现场会在我镇召开,并在全市推广了我们的经验。近年来,由于他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,遵循改革决定一切、发 ……此处隐藏8088个字……于中央,但是,政策推进必须依托基层政府,这是一个无法逾越的环节。从功能上看,构成中国基层政府的是县(市)和乡(镇)两级政府,这两级政府的运行密切结合在一起,在许多情况下,乡镇是县市政府的执行机构。现在的问题是,这个环节能否当此重任,不论在农民那里还是在社会上,都还有疑虑重重。基层政府运行仍存在根本性机制问题。
可以说,在中国改革的道路上和图景中,一个带有全局性、根本性的问题还没有清晰答案,这就是政府问题。政府问题的深刻性、严峻性集中地通过乡镇政府的运行表现出来。乡镇政府出现的问题,并不局限于乡镇政府本身,恰恰相反,乡镇政府问题如同冰山之角。不论是寻找“三农”问题的根源,还是探索解决“三农”问题的途径,都必须深入研究乡镇政府。
2.乡镇政府与政府体系
显然,把“三农”问题全部归咎于基层政府是不公允的,因为问题的深处是政府体制甚或政治体制。在此,有必要廓清两个不同层面上的问题:一是,乡镇政府不能被完全看做是中央政府的直接代理,因为中央政府或者说“国家”很难直接控制乡镇政府。乡镇政府具有很强的自主性,不仅可以“选择性”地执行政策,通过一系列应对办法来规避上级考核和管理,而且,还能够根据自身利益不断卷入社会的利益博弈中,甚至直接与民争利,具有明显的“自利性”。所以说,中央政府政策导向的变化,并不必然导致基层政府运行的根本改变,也并不必然带来“三农”问题的根本解决。近年来政策改善与基层治理困局之间的巨大反差,也为此提供了新的论据。二是,尽管直接对基层治理问题负责的,应该是乡镇政府;但是,乡镇政府之所以出现问题,其根源还在于政府体制。乡镇政府在国家权力结构和基层社会网络中的定位,其组织架构、管理制度、职能配置以及运作机制,都离不开政府体制的约束。因此,探索基层政府问题,离不开对政府体制的检讨和反思。
翻检正式的制度和法律,基层政府体系无论是在权力的配置上,还是在功能的设置上,都显得平衡而完备。但是,实际运作并非如此。一方面,基层政府的诸多行为,特别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行为,缺乏具有操作性的制度规范。基层政府 “无法无天”,大量的矛盾冲突也由此滋生;另一方面,已有的诸多制
度规范被搁置,并没有得到贯彻和执行。基层政府实际的运作规则,需要从实践和动态的过程中加以把握和理解。从表面上看,政府各项冠冕堂皇的制度得到了落实,运转也很顺畅,能顺利地通过“考核”与“检查”。但实际上,制度所涉及的其他主体和对象(如社会公众、社会组织等),对于制度的运转却很少卷入。以基层政府的“政务公开”为例,中央政府推广这一制度的初衷,在于保障基层社会和公众的知情权,让基层政府接受公众监督。公众是监督的主体,而基层政府是公众监督的对象。但实际上,政府虽然也会公开部分政务,但哪些部分公开、哪些部分不公开,往往取决于政府意愿而非公众需求。最后往往是大张旗鼓地公开,但与公众的监督无关,只与基层政府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和汇报有关。这样的制度运转对于下级政府应对各种上级检查是必要的,但对于社会而言却形同虚设。
在政府体系中,“下级”与“上级”仍然是两个相对的概念。考察发现,在现实生活中,上、下级政府往往通过开展“合谋”来应对更上一级政府的检查监督,乃至建立“攻守同盟”和利益共同体以应对来自外部的压力。由此可见,乡镇政府运作机制,折射出政府体系的特点与缺陷;而探讨乡镇政府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和功能,也不能离开对政府体系的分析。
3.乡镇政府与“国家-社会关系”
“三农”问题,包含农业、农民和农村三个向度,涉及农村经济、农村社会和农村政治三个层面问题。发展农业生产、增加农民收入,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,但这并非问题的全部。生产发展了,收入增加了,农村社会并非必然稳定,农民对于政府的信任也并非必然上升。总体上看,农村面临的根本的问题在于如何构建稳定的基层生活共同体。对于乡镇政府来说,不仅需要维护基层社会的公共秩序、组织提供基层社会所需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,也需要设置渠道以便社
会公众表达利益诉求、通过制度来整合和吸纳基层社会的政治参与,实现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。
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,乡镇是农村的行政区域,中国农村分隔在超过三万个乡镇之中,每一个乡镇都变成了一个具有政府机构的社会共同体(community)。理论上说,乡镇政府作为国家在乡镇的代理机构,应该执行国家所制定的各项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,从而使得国家权力通过乡镇政府得以渗透到基层社会。但是,对于国家权力有没有顺利有效地渗透并控制社会,仍然存在争议。在这方面的研究中,有学者认为,改革开放之前国家权力渗透并控制着社会,而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放权让利则导致地方主义的兴起(andrew walder,1986);还有学者则认为,是上下分隔的、基层蜂窝状(honey comb-structure)的政体结构导致中央权威难以渗透和支配地方,直到改革开放以后,国家权力才借助市场的力量扩展到了地方(vivienne shue, 1988)。
那么,乡镇基层政府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?是变成了中央国家的代理、代表中央国家来控制地方和社会,还是变成基层社会的代理、庇护着基层社会免于中央国家的强制?似乎有些吊诡的是,乡镇政府没有成为中央国家的绝对代理,而是具有自主性;但这种自主的利益诉求又与基层社会的公共利益和诉求并不一致,并没有成为基层社会的利益代表。有研究者甚至进一步认为,乡镇基层政权不仅没有实现国家政权建设的目标、帮助国家权力渗透到社会,反而离间了国家和社会,成为一个具有很强自主空间的利益共同体。基层政权借用国家的名义侵蚀地方公共利益,造成政权在基层与地方社会分离,从而引发了乡村社会的失序(张静,2014)。
从乡镇政府来看,政府权力所受社会制约较少。事实上,在乡镇政府与基层社会的关系上,无论是基层政府从农村社会汲取资源和获得支持的能力,还是基
层政府渗透基层社会、有效贯彻其政策的能力,都显得相当有限。此外,在基层社会对乡镇政府的影响上,一方面,基层政府缺乏嵌入性或融入性
(embeddedness),并没有通过参与基层社会的日常生活,获得社会成员的信任和认同;另一方面,基层社会各群体对于基层政府又产生了不均衡的影响,这种影响受制于非制度化因素,具有不确定性,使得基层政府为特定利益所左右,缺乏必要的超越性。有学者在解释中国经济发展时指出,地方政府和企业相互嵌入,形成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的局面(jeanc oi, 1995)。地方上的基层政府为特定的利益张目,形成了它在基层社会的利益冲突格局中“与民争利”的局面,成为诱发基层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。近年来大量上升的征地冲突中,往往能找到基层政府在其中的重要角色。
由此,就产生了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:为什么乡镇政府与法定的制度规范之间出现了如此大的偏离?
默认推荐访问其他文章:乡镇政府治理行为的回顾
乡镇综合治理
综合治理学习经验
乡镇党委政府工作总结
乡镇党委、政府工作总结